瓢虫文学 > 当女剑修开始快穿 > 1446 逃荒一家人(60)

1446 逃荒一家人(60)


  一夜之间,大钟朝的文武班子意外凑齐。

  至于苗同初和几个儿子是如何劝服当初的老同僚们,不必多言。

  一边是昏君无道,一边是神助大钟。

  该怎么选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
  接下来的造反工作要怎么开展,不用七杀指手画脚,多的是专业人才。

  她只需安安稳稳呆在永阳,就是大钟的定海神针。

  原阁老高灏,也就是高慕刚的三叔祖,被亲眼看着长大的昏君伤透了心。

  待伤势稍好,含恨写了篇雄文,《讨石烁檄兼告天下书》。

  石烁,就是昏君的姓名。

  文章用词犀利,文采斐然,历数昏君十八罪状,盛赞天佑大钟,号召百姓弃暗投明,另择仁主。

  高灏在士林间声名极盛,文一出,便被四处传扬,天下皆知。

  这其中苗修也用了点手段,他在搞宣传上是把好手。

  001叹道:“这就是铁粉回踩的后果。”

  七杀:“自作自受。”

  001:“高灏这篇文章,抵得十万大军!”

  七杀:“不止。”

  确实不止十万,而且能起到的作用,远胜粗暴的武力摧毁。

  因为它给大钟带来了一样很重要的事物,民心。

  换言之,此文如同射向昏君的利箭,掀起了推翻大思的浪潮。

  各地反王纷纷响应,无论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,都造成了浩大的声势,仿佛大思马上要完蛋。

  七杀通过神识看到,昏君急得吃不下睡不着,连李贵妃都无心宠幸了,逼着大臣们想办法。

  但此时还留在朝中的大臣,基本都是些没用的东西。

  吃喝玩乐、阿谀奉承有一套,干实事却全都抓瞎。

  昏君再怎么发怒,他们也拿不出什么计策,又怕被砍头,悄悄跑了一批。

  气得昏君打杀了几个素日喜欢的小太监。

  大思日薄西山,大钟却日益兴盛。

  每一天,都有文人慕名来投。

  而随着永阳的降雨,附近几个县的百姓、流民也仿如看到了生路,呼朋唤友,蜂拥而至。

  永阳热闹得不像个小县城,人挤人人挨人,苗修不得不扩建了几十里,暂定为大钟都城。

  趁着人多,已被封为平乱大将军的罗征立大钟旗号招兵买马,不到一个月,就招了六万人。

  葛平林则统率旧部,以及被打败的东贤军残部。

  两支队伍加在一起,约有八万,对外也能号称十万大军了。

  苗修的意思是再大胆一点,十万不好听,五十万才配得上新朝的吞天气魄。

  反正又没有人会一个一个数,何必那么较真呢?

  001嘲笑道:“他这都不叫兵里渗了点水分,叫水分里渗了点兵。”

  七杀护短,“你懂不懂什么叫号称?本来说的就不是实数,历朝历代都那样。”

  001:“可他这也太离谱了!翻两、三倍还行,他足足翻了五倍!”

  七杀:“呵呵,不要在意那些细节,看效果。”

  效果好得出乎她的预料。

  凭着这莫须有的五十万大军,雍州各县闻风而降。

  不能怪他们懦弱,在这个有两万兵就能称王的时代,五十万这个数字压迫感太强了。

  而且大家惯性思维,都觉得夸大兵力有一个范围,苗修哪怕没有五十万兵丁,至少也有三十万。

  照样打不过,还不如早点归顺。

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昏君大失民心,朝廷似乎要完,大家不想跟着它一起沉没。

  圣人都说了,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

  偶有不降的,罗征、葛平林率领所有将士打过去,也就降了。

  001抚额,“这还真是一个敢说,一个敢信!”

  他们也不算一算,苗修哪来的五十万大军?

  哪怕永阳全民皆兵,连襁褓幼儿都加上,也没这么多。

  七杀:“可能他们数学不好。”

  不得不说,苗修是有点气运在身上的。

  001:“哼,本系统看他就是胆子大。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?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!”

  七杀:“......这可不是什么好话。”

  到得六月份,大钟双喜临门,一是尽纳雍州,二是冬麦丰收。

  站在城墙上,看着四方田野里沉甸甸的麦穗,苗修雄心万丈,文武百官也心中激动。

  新朝初立,粮食就大丰,此乃吉兆!

  更叫人欢喜的是,麦子刚刚收割回家,雍州竟然下雨了!

  还不是一场两场,而是像正常年景那般,进入了雨季。

  这可不是老娘娘求来的雨,是老天爷自己下的。

  而这也意味着,持续了三年的旱灾终于结束!

  这几年来,不仅西北,各地百姓都深受其苦。

  说一句普天同庆并不为过。

  ......但有这么巧的事儿么?

  苗修称帝,风调雨顺!

  或许,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天钟爱,民心所向。

  众人对苗修的态度,比往日更为恭敬。

  某些另有打算的大臣,也收起了小心思,真正把自己当成大钟的臣子。

  就连苗同初都在暗自寻思,莫非这孙儿真有些来历?

  他一立朝,不但粮食丰收了,连旱灾都没了!


  (https://www.pcczw.com/wx/7622/75772.html)


1秒记住瓢虫文学:www.pcc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cc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