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8章 茶荷秘境
推荐阅读:另一版的猫命长生 火影:我的写轮眼能镶嵌无限宝石 我邀请万界人物成为第四天灾! 多人生存游戏:少一人都可能会输 我在大奉以诗问道 论女主的自我修养 我,暗网大佬,末世躲进校花女寝 马嘉祺,黄昏落日的浪漫 霸凌我,就别怪我将恐怖复活 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
重返现场,发现陈浩文也在场。而且他似乎有所斩获,相比之下,他们俩却被一个诡异的角色吓得不轻...
"何种神秘之物?" 王军问道,眼神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
"一件小巧的魔法器物,看起来相当不凡呢。" 陈浩文笑容中透出一丝神秘。
"看来你们的探索成果丰厚啊!你们早早地便有所获了?" 陈浩文注意到林新他们手中的大布袋,满载而归的迹象一目了然。
刚才的自满瞬间消散,只因他们得到的珍宝在别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。
"我们的处境你也清楚,如今正是寻找这些古魔法遗物的时候。所以我们收集的大多都是较为低阶的。别看这袋子大,其实价值并不高昂。" 王军解释道。
接着,他讲述了刚才的奇遇。听完,陈浩文不禁哑然失笑,如此奇特的人他还是头一回见,连棺材板上的魔法符文都不放过,真是天生无“屁”之躯。
林新这才发现,原来师兄得到的是一件粉彩绘制的茶荷。
茶荷对许多人来说或许陌生,这个名字未闻其详。但实际上,许多人在品茗仪式上都见过它,只是未曾知晓它的名字罢了。
茶荷,乃茶道六神器之一,用来盛放待泡干茶的容器,形态多为带导口的半月形,以便鉴赏干茶的色泽和形态,常以竹、木、陶、瓷或锡制作而成。
茶荷的作用与茶则、茶漏相似,都是放置茶叶的工具,但茶荷更添赏茶的雅趣。主要用作将茶叶自茶罐移至茶壶。其中竹制茶荷尤为常见,兼顾实用与艺术,两者兼得。若无茶荷,也可取坚硬厚纸折叠成茶荷状应急。
然而,在置茶的过程中,它还承载着诸多功能:装载茶叶后,供人鉴赏茶叶色泽与形态,据此判断冲泡方式及适量,随后倾入壶中。更有甚者,会于茶荷中轻轻碾压茶叶,以提升茶汤的浓郁度。
这类器具,多呈带导口的半月形,材质或是瓷质或是竹质,用于盛放干茶,以供欣赏并投入壶中。精美的瓷质茶荷本身就是艺术品,可惜许多茶道馆忽略了它们的存在,实为一大憾事。 "不错啊!这茶荷,堪称粉彩中的极品。" 王军赞叹道。
"看其胎釉,应是乾隆初期的佳作。" 林新仔细端详一番,给出了评价。
"嗯,我也这么认为。乾隆初期的瓷器胎体依旧保持着雍正时期细腻滋润的特点,晚期则因督陶官的失职和经济因素,胎质稍逊于唐英督陶时期的清早中期,不过依旧优于晚清时期。" 陈浩文点头附和。
实际上,早期的釉质温润,与雍正时期相差无几,而晚期逐渐变得粗糙。精致的粉彩瓷器釉面坚固细腻,如脂似玉般光滑无瑕。普通的粉彩瓷器釉面或晶莹,或稍显浑浊,常有匀如涟漪的小皱褶,尤其在陶瓷板画上最为显着,不过并未如晚清时期那般严重的波浪釉现象。
粉彩工艺始于康熙,盛于雍正。
因此,粉彩在雍正时期尤为珍贵,制作更为精细,更受人们喜爱,毕竟它已臻于极高的艺术巅峰。...
"文兄,我们是否能交换一件奇物呢?" 王军突然提议,眼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。
陈浩文抬起头,凝视着他,嘴角勾起一抹微笑:“你先展示给我看看吧。”
王军立刻从怀中掏出一本古老的卷轴,正是先前获得的《弈道秘录》。
“此书,其价值恐怕远超你的那只翠绿茶盏。”他沉声道。
“那你为何还要提议交换呢?”陈浩文微微一笑,他对这位朋友的精明心知肚明,王军很少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。
“你的茶盏外观更为华丽,何况我们的古宝阁即将开业,这样的珍品更能增添几分雅致。”王军解释,目光闪烁着狡黠。
陈浩文沉默,仔细翻阅那卷轴。
“这卷轴出自萧衍之手,单论书法,其价值确实在我的茶盏之上。罢了,就与你交换吧。”陈浩文点头同意。
林新没有发表意见,任由王军自行决定。
事实上,两者价值相差无几,卷轴或许更胜一筹,只是世人偏爱光华璀璨的瓷器。
“明智之举,那么,我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。”王军神秘兮兮地说。
“你又有什么好消息?”陈浩文好奇地问。
“呵呵!听说云海山那边的古寺今日迁移,必定会遗落些宝物,一会儿要不要一起去寻觅一番?”王军向他提议。
既是兄弟,便无需藏着掖着。这个消息知晓者寥寥,或许是僧人们顾及颜面,未曾广传。
“真的吗?那当然得去看看。”陈浩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接着,林新一行人继续在市集游走,未发现心仪的宝物,于是决定前往云海山。
途中,陈浩文开始浏览林新的搜获。那些古玉令他惊讶,虽然每一块价值不高,但十几枚全是真的古玉,让他感到震撼。
“这些是从何处得来的?”他忍不住询问。
王军简述了经过,让陈浩文懊悔自己错过如此良机。这样的好事竟没能赶上。
“呵呵!我发现,与小弟同行总能带来好运。”王军得意地笑道。
这也是他在古董行不惜重金插足的原因。跟着林新,总不会吃亏,这就足够了。
“这块古玉略带沁色,但并不鲜明,恐怕挖掘得太早了。”陈浩文惋惜道。
古玉常有沁色,如白雾般的水沁、黄土的土沁、黑汞的汞沁、青翠的铜沁以及黑紫的尸沁。因为玉中有无数微孔,长久埋于地下或古墓,受周围环境影响,便会生成沁色。
特别是陪葬的玉器,随着尸体腐朽,会被尸液浸染,形成深紫色的痕迹,俗称尸沁。若玉器上有红沁,暗示死者生前可能被捆绑,遭受胸腔刺杀,鲜血渗入玉中,形成了真正的血沁。
“沁色分布不佳,舍弃也罢!”林新说道。
(https://www.pcczw.com/wx/38898/76920.html)
1秒记住瓢虫文学:www.pcc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cc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