瓢虫文学 >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? > 第175章 惊艳的设计

第175章 惊艳的设计


对方提出的几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,它的存在和华国各方面现状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这其中有非常多的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现状。

    类似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华国,在阿美利肯同样存在,大家都得去卷数量不多的tenure,而且随着学历贬值,tenure越来越难拿。

    而你要是想评tenure,要么大佬担保,这里的大佬光有成就还不够,还得有足够的影响力;要么就是你有足够优秀的成果。

    做一些困难课题,是很难在年轻时候发论文的。

    反而是所谓灌水会更容易取得成绩,发足够多的文章进而走上人生巅峰。

    也正因如此,在博士阶段选导师显得格外重要,导师的学术品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未来发展轨迹。

    导师能够帮助你选择一个好的方向,给你选择合适的课题,让你在博士阶段能够有拿得出手的成果,博士毕业后这个方向可以一直挖掘下去,既保证了下限又保证了上限。

    然而能遇到这种导师,是极小概率事件。

    陈元光把现状在脑海里迅速过滤了一遍,他知道大佬提问是一次考试,考好了也许会给他带来意外收获。

    避免这种问题,由人工智能来把关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因为哪怕是他,有未来作为参照物,也不可能能够了解每个学者做的东西到底是好还是不好。

    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。

    为什么说哪怕有未来做参照,都不可能做到。

    因为你能知道这个方向有没有前途,但是不知道他到底做的怎么样,或者说也许这个方向在未来被更有希望的方向给取代了,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不小的价值。

    比如人类未来真的把油车给干掉了,全是电车,对于1950年的人类来说,油车技术依然有着巨大价值。

    因此陈元光对此的解法是:

    “em老实说这非常困难。

    在当下它缺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的方案,我的建议是为年轻学者们解决住房问题。

    这能一定程度上让大家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精力去做一些有深度、有品味的课题。”

    陈元光接着说:“我刚刚想了很多解决方案,比如说搞一些重大问题,做这些重大问题的学者给予他们更大的支持力度。

    又或者是组建专家评审答辩的方式,让学者们来讲自己做的阶段性成果。

    这些办法都或多或少会有问题存在。

    第一种谁来决定什么事重大问题,谁来决定哪些学者有资格来做这些问题,这些现在来看是无法解决的障碍。

    而后者又会和您所说的举孝廉类似,专家们的权力过大,会让当前隐约浮现的学阀问题更加严重。

    因此我觉得不如简单一点,给入职之后的青年学者发房子,给高校更多的编制,青年学者们入职,哪怕只是讲师,也分房子。

    除了无法交易外,和其他权益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国内房地产走到今天,最不缺的就是房子,而解决掉住房成本,对于青年学者来说,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难题。

    编制加住房,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大家的生存压力,让大家有动力、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更有深度、更有意思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陈元光还没说完:“这种办法对我们国家增加的整体负担并不大。

    本身基建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,边际效应愈发明显,而做这类基建,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带动消费。”

    陈元光的方案,两点,增加编制别那么卷,解决住房问题。

    在座大佬们内心都觉得陈元光不错,方案很接地气,同时考虑的方面也足够多,包括国家财政的承受力度、基建边缘效应等等。

    这个方案的话,损失的是地方利益,受益的是国家。

    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本来现在大部分地方卖地就卖不动了,高校青年教师是一波不错的韭菜,有能力有意愿帮房地产接盘。

    现在给他们提供住房,帮地方房地产接盘的人那不就又少了吗。

    “元光,某种意义上,就是提高高校教师这部分人的收益,通过大灌水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,进而让他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。”

    另外一位大佬说:“元光的办法让我想到了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。

    帮青年学者们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,他们会自发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。”

    陈元光点头:“这么说也没错,大水漫灌之下,总是会有一些人有耐心、有意愿、有动力做出更多的成绩。

    增加编制是提高基数,解决住房问题是提高这类人群的概率。”

    没人问这样搞是不是过于倾向青年学者了,但陈元光还是主动解释道:

    “至于外界会不会认为,这样做过于倾向于青年学者,我觉得这同样可以从几方面来看。

    一是本身我们国家对学者在社会地位上一直是有倾斜,之前是社会地位够了,经济支持力度不够,现在无非是把经济支持力度做了弥补,住房也没有交易权,这并不夸张。

    二来也是促进民间科研风气,让更多的人投身科学事业,他们即便最后不能成为科学家,也能成为工程师,能够为华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助力。

    三来是,能够卷到拿到高校编制的这帮人本身也是付出了极大努力,给予相匹配的待遇,能够让他们不那么着急。

    着急着把过去努力变成现实世界中的收益。

    如果我是这些人,我花了十多年的苦读,最终把博士后读完,最后一年二十来万的待遇,还是三年考核非升即走,我觉得我很难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。

    无论是灌水还是一些学术造假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。”

    提问的大佬点了点头,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:“我们会认真研究你的方案的。”

    见陈元光说得这么接地气,大家的提问也开始踊跃起来。

    “元光,前面伱有提到,我们和其他国家合作,我们去掌控关键技术。

    就以你刚刚举例的光刻机来说,我们和尼康合作,打造出了适配拓扑半金属的光刻机,然后开始大规模生产。

    一切都很顺利,到了这个时候,阿美利肯禁止尼康和我们合作,然后我们再掉过头来和国产企业合作吗?

    在不改变当今局势的前提下,在发达国家们企业无法对阿美利肯的命令说不之前,我们如何避免我刚刚说得这种窘境出现?”

    陈元光感觉怎么一个比一个刁钻呢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话得分几方面来讲,一个是和发达国家合作是为了把技术尽可能向它的边界去探索。

    和尼康合作,我们可以把精度做到5nm,这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和申海微电子的合作。

    我们同样会和申海微电子合作,继续推进28nm国产光刻机的研发。

    相当于是两条腿走路。

    我们的前提要建立在,国外不和我们合作,他们的损失一定比我们更大。

    遵循这个原则的话,那么我们一定不会吃亏。

    还是以我们和尼康的合作为例,尼康制造的拓扑半金属光刻机,只能卖给我们使用。

    因为全球能够规模化制造拓扑半金属薄片的国家只有华国,我们在原材料端给它卡住了,尼康不和我们合作,他们的技术就是废纸。

    所以我说关键技术,主导关键技术研发的企业或者机构,都得充分研判,该技术是不是能够把合作的国外厂商给拿捏住了。

    包括像钙钛矿电池,我们对海外,都是只出售电池本身,不卖电池技术。”

    按照陈元光的逻辑就应该这么干,现实中却有很多他无法理解的事情。

    老大都在想方设法拖慢老二发展速度,而老二对于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们,却完全没有类似的战略,对于一些关键技术出口要多大方有多大方。

    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华国转让了很多技术给阿三,这里面不乏关键技术。

    甚至每年都要和阿三举办技术转移、协同创新与投资大会,很多制造业相关技术都卖给了阿三。

    陈元光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,是因为钙钛矿电池技术突破后,阿三以气候危机为由希望华国能够把技术免费转让给他们。

    “气候友好型技术应被视为全球公共产品,应促进这些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,推动新技术以可负担的价格在发展中国家应用。”阿三在哥本哈根的气候相关会议上反复重申。

    林甲和陈元光讲的时候满脸不屑,认为阿三哪来的脸,后来她又找陈元光聊起过这件事,意思之所以阿三觉得华国会转让技术,是因为华国在技术转让上丝毫没有戒备心。

    所以会给阿三造成什么都可以商量的错觉。

    回到燕京现场,陈元光回答后,大佬们都懂了。

    陈元光接着说:“我这其实是阳谋。

    阿美利肯的反应越激烈越好。”

    大佬们一下子就来兴趣了,“元光,来你仔细说说看。”

    陈元光说:“非常简单的逻辑。

    大家都知道越高端的技术,利润越丰厚,发达国家们为什么能够靠很少的劳动时间享受到丰富的物质生活,高端技术的掌握是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而一旦我们能够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,并且表现出愿意合作的态度,那么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一定会来和我们合作的。

    阿美利肯阻止没问题,他们阻止能让这些企业不赚这个铜板吗?显然不可能。

    尼康和我们合作,少说每年也是几个亿美元的利润,阿美利肯不让他们干,他们就会不干吗?

    哪怕尼康不和我们合作,那其他企业呢?这其中最精妙的点在于,前面合作的企业,因为受到限制而无法和我们继续合作,而后面和我们合作的企业,会主动把研发和制造都搬到华国来规避限制。

    我们和尼康合作被阻止,下一次佳能和我们合作的时候,他们不会再想着把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和研发放在本土,而是会想着干脆全部都搬到华国来。

    搬到华国之后,哪怕被限制了,他们也可以成立其他企业的方式继续和我们合作。

    因此他们越是阻止,那么会有越多和我们合作的外国企业,把他们最关键最核心的研发制造都搬到华国来。

    资本家尚且会把绞索卖给即将绞死他们的人,更何况这种合作是双赢,并不会绞死他们。

    至于他们寄生的国家被绞死,资本家还会在意吗?”

    陈元光说完后,某位大佬鼓掌之后,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。

    这是在讲课结束后鼓掌的第二次掌声。

    “很好,元光,你虽然年纪比我们都小了几十岁,但在战略思考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师。

    这方法我们之前都没有想到。”

    不是他们想不到,而是在陈元光之前,华国没有这个资本去运作这样的战略,你拿不出吸引外国企业的东西,你怎么去和他们合作。

    现在是因为手上的牌多了,并且会随着陈元光越来越多,才能玩这一招。

    “阿美利肯能限制我们,在过去他们是我们的老师,我们摸着石头过河,在未来他们还会是我们的牧羊人,把羊往华国赶。

    元光的话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思路,在做一些具体工作的过程中,要多思考,多结合理论进行研究。

    现在局势如此复杂,我知道大家平时工作都非常多,但工作这么多的情况下依然不能放弃学习,要坚持学习,把学习贯穿终生。

    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把工作干好。”

    上完课之后,陈元光在休息室百无聊赖,等赵局长来送他走。

    他心想,要是拍个抖音,肯定热度爆炸,要是自己的是个震惊度兑换黑科技的系统,那还不起飞,要比现在这金手指给力多了。

    陈元光心里吐槽道,要是有那玩意,也用不着想方设法争取更多支持的力量。

    赵局长走过来之后低声道:“元光,今天表现不错,大佬要和你一起吃中饭,你吃完再走吧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pcczw.com/wx/28550/77039.html)


1秒记住瓢虫文学:www.pcc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cc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