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五章海权与陆权
“令群臣召开廷议吧——”朱谊汐大手一挥,气势徒然升高。
北京一入手,关内就成了定局,如此一来攘外必先安内就完成了一半。
发展经济,促进生产,然后再集中全力攻伐辽东,这是接下来的他心中的治国方案。
而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, 最需要的就是一统人心。
于是,一场廷议,在华盖殿举行。
南京的皇宫有三大殿,分为奉天殿、华盖殿、谨身殿,其中奉天殿尤为重要,既对应着北京的太和殿, 凡是举行大典,朝贺等重要会议的场合。
而廷议, 则有区别于御前会议。
这是具有明朝特色的会议。
因为参与廷议的, 基本上是内阁和六部公卿,以及督察院等大臣,属于一场文官之间的内部会议。
而皇帝一般都不参与,只是坐在后面看戏,等到最后了结果:批准,或不批准。
这如果是在清朝,则绝不可能。
一开始朱谊汐也不喜欢,只觉得是这是对于皇权的挑战, 很容易失去掌控。
这与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相差不离。
但等他回味过来,则深深明白了其中的余韵。
因为皇帝不参与其中,超然独立,自然可以旁观者清, 感受那场权力的争夺。
同样,如果皇帝讨厌内阁,自然就会让六部寻觅机会为难,让其失去颜面而辞职, 这样反而不脏手。
而且,这也不会让内阁独揽大权,能够进行一番制衡。
当然,这也是朱谊汐的猜测,更有可能是制衡居多。
恐怕最直接的原因,则是因为嘉靖、万历两位经常龟缩皇宫,懒政,让群臣不得不自己讨论。
当然有利就有弊,弊端更可怕,一旦群臣达成一致,就会架空皇帝。
比如,立国本等大事。
而自绍武皇帝登基以来,这还是第一次廷议。
只见,内阁三人坐在主位,两侧坐着六部公卿,九卿、六科给事中、监察御史、五军都督府等文武,约莫三十来人。
而令有一宦官,则坐在一旁,记录着廷议内容,准备给皇帝阅览。
“今日廷议之事,只为一件,北京光复, 朝廷这几日人心浮动,皆议论北还之事,陛下命我等廷议出个结果来。”
赵舒摇了摇头,开口说道。
主持这样的大型会议,他着实有些不自在。
皇帝大权独揽惯了,突兀的放权反而让他们不适应。
“自然是还都北京——”
兵部尚书吕大器昂首道:“北京乃大明两百年之国都,遏守北方之要地,若国都在南,则怕是用兵不便,难以抵挡建奴。”
“北方的外患未除,岂能安享太平?”
“也正是因为外患,北京不宜为都,边境不过数百里,一旦突破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这时,督察院左都御史林公世则坦然道:“况且,朝廷钱粮在南方,一应的周转可是大费功夫。”
“而且北方残破,养活不了京师,必须从南方运转,如此一来岂不是徒增损耗?”
“北方残破不假,但若不定都与北京,其何时能复苏?”
吕大器直言道:“再者说,北京乃人心所在,岂能疏忽?”
“可设其为留都!”
林公世沉声道。
一时间,两方因此吵闹不休。
而这时,待在拐角的五军都督府一方,则看起了热闹。
代表五军都督府的,自然是朱猛、李经武二人,他们身上都有都督的职位。
一旦卸兵,按照传统,他们就会在都督府当值。
明末的总兵,其实只是差遣,无品级,遇有战事,一般有都督或武勋佩将印出战,结束缴还入都督府。
后来才成为了常驻官职。
所以勋贵的排名,其实并不看爵位,而在都督府的话语权,但明朝却又是以高爵领高职,所以就合二为一了。
“吵个不停……”
李经武无奈低声道:“也不知什么时候是個头。”
“安静!”朱猛正襟危坐,低声道:“你没看那边的御史,都转过头了吗?”
这话一出,李经武吓了一跳,只能规矩起来。
讨论了一上午,廷议终究是没出结果,所以只能圣裁。
对此,朱谊汐略微摇了摇头,看着赵舒道:“赵先生,这廷议看来是浪费时间啊!”
赵舒一楞,心里立马敲响了警钟。
这是多长时间皇帝如此称呼了?
他看着皇帝,又看了看奏本,紧张道:“您的意思?”
“没什么意思。”
朱谊汐笑了,淡淡道:“只是感觉廷议有些浪费时间。”
“但这又是传统,还是继续吧!”
皇帝眯着眼睛,笑了起来。
廷议的主动权,归根结底是属于皇帝,开或不开,都是皇帝一言决之,没必要赶尽杀绝。
“是!”赵舒松了口气,他生怕皇帝又有什么新点子来改变传统。
“你觉得,北京还适合吗?”
朱谊汐看着赵舒那紧张的笑容,直接问道。
“陛下,今日不适合,不代表明日不适合。”
赵舒立马精神起来:“北京地处燕山之南,自古以来都是天下要地,元因以为都,成祖皇帝也塑为京师。”
“中原之患,多为北方,定都北京利弊皆有,但以微臣来看,百官畏建奴为虎,但也恰恰说明,迁都北京的重要性。”
“哦?”皇帝诧异了一声。
“自东汉以来弃凉州之言极多,何来?无外乎洛阳远离河西,关东不知关西之苦。”
赵舒言简意赅道:“若国朝定都南京,南京之人何感北方之险?何愿每年支出数百万以养边军?”
“而无北,又何来有南?”
“你说的没错。”
朱谊汐沉默了,点头道。
虽然说未来是海权时代,南京的地利很具有优势。
但不要忘了,北方的沙俄,却数百年来不断地再扩张,若不定都北京,江南水乡滋润的皇帝能守住北方?
恐怕卖国比满清还要快。
北宋的云南、安南,明初的脚趾,都是前车之鉴。
毕竟是苦寒之地,而且没有切肤之痛,败家子实在太多。
而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是陆权国家,只有掌握了陆权,才能指向海权。
不能为了海权而丢陆权。
况且北京临海,去往朝鲜和日本很近,又有渤海为内海,海权优势也明显。
(https://www.pcczw.com/wx/14824/711094893.html)
1秒记住瓢虫文学:www.pcc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cc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