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5章 两派对立
对于齐誉的举动,陆博轩认为,对方是在向以自己为首的文官集团示威挑衅。
除此外,对方还趁机拉党结派,笼络武将集团。
以陆博轩目前的地位和眼光,自然能猜到齐誉的用意。
在他看来,拉拢武将确实是一手妙招,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他们的支持,
本朝的武将集团,一直都是鸡肋般的存在,地位上与文官相比差的不是一丁半点。
自宋时始,重文轻武就成了朝廷吏治的固有理念,除了一些个开国的老国公地位尊崇外,武将基本上都是文官麾下的附庸品。
官职再大也不例外。
即使你做到了兵部尚书,依旧要遵从内阁票拟的行事,原则上来说,几乎没有任何的独断专行权。朝廷上是这样,地方上亦是如此,即使手握兵权的都司指挥使,在守牧一方的巡抚面前,充其量不过是个‘别驾’般的存在。
最近几年微有变化,大奉朝开疆拓土、屡创大捷,让与有荣焉的武将集团充满了自豪感。然而,文官集团对此却并不买账,他们不仅没有顶礼膜拜,反而在暗地里压制武将。
称赞?
当然可以,就比如吾皇的文治武功,然后就没有其他的了。
这是明显的忽视武将的价值。
时而久之,武将集团便对凌驾于自己头上的文官集团产生了不满情绪。
所以,陆博轩认为,齐誉此次扬刀立威的主要目的,就是想借着打脸文官集团的机会,顺势拉拢武将们的支持。
这样的操作,不仅能起到该有的震慑效果,还能分化文武两派的矛盾对立,可谓相得益彰。
他之所以选择在大庭广众下的菜市场行刑,主要是想顺便也获得老百姓们的支持。可想而知,对于挑衅我朝的外洋财狼,民众会有什么样的反应。
一箭多雕,确实是好手段!
文官们或许会发起反击,但绝不会去针对齐少保。
陆博轩自然深知,当下的齐誉,如此中天,威震四海,如果没有大的利益牵扯,文官们绝对不会再去捋其虎须的。
事实上也确实如此,随着他那声对金融改革的承诺,自己的支持者骤然缩水。唉,早知道就不这样操作了。
见次辅大人眉头紧锁,麾下的某幕宾上前忙劝:“齐誉他雕心雁爪,心狠手辣,今日突举屠刀,多半是在向我等发出兵不血刃的信号。”
“多半?你不用再怀疑了,直接确实就是。”陆博轩捋了捋须,淡淡道:“他呢,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夫,谁若阻碍他的入阁步伐,今日的流血便是榜样。”
“那,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?”
“还能怎么办?自然是攻讦弹劾了,难不成,还要老夫盛赞其壮举不成?”
“可是,太后她抱恙休政,近期不再临朝,咱这弹劾之辞说给谁听?”
是呀是呀!
最关键的听众现在选择了装睡,即使自己骂得再响亮,结果也不过是掩耳盗铃!
突然间,陆博轩意识到了什么:难道说,皇太后早就料到了此遭,所以才早先一步避开漩涡的?如果此猜测属实的话,她应该是选择了作壁上观的态度。
或者称之为是坐山观虎斗。
无论两方谁占了上风,于她皇家都没有任何影响,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?
不管怎么说,弹劾都是必须的,绝不能因为主要听众佯装打盹就放弃反击。
这是文官集团最大的利器,岂可因难而止?太后休朝不闻,那就想想其他办法。
就比如说……利用一下报刊?
嗯,这的确是个好法子。
齐誉可以在大庭广众下嗜血杀人,为什么咱就不能在万众读者面前申饬一番?于口诛笔伐之下,且看你还如何自辩。
于是,一篇声讨齐誉的‘檄文’诞生了。
文中称:齐誉齐少保共犯下了一十三条大罪。
第一,他知法犯法,在大理寺还没有宣判裁决的情况下就选择了私刑人犯,此举可谓目无王法。
第二,他在未奏的情况下私裁囚徒,可谓是目无君上。此等不忠之举,枉为太上皇托孤重臣,帝若有知,必悲痛于南洋病榻也!
第三,齐誉他暴虐成性,于大庭广众下血溅市井,如此低劣德操枉为读书人。若我孔孟有知,九泉之下何其痛心?
第四、第五、等等等,大大小小的罪状罗列了一条又一条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对于这事,齐誉只是简单地以口头方式回应了一句: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?
书面的回应也是有的,不过,却是由孟既明执笔于报刊上作出的针对性辩论。
其辩言道,目无王法一说简直就是无稽之谈,这些个囚徒本就是齐大人生擒到的,按道理来说,早应该献祭于南洋军旗下,之所以押解来京,不过是故意彰显扬我国威而已,如此简单的事情,怎么和目无王法扯上关系了?何况,在咱们大奉朝的法典里,根本就不存在屠战犯而犯律条的说法,既然是无法可依,又何来的有违一说?
至于所谓的未奏先斩,孟某反认为并无不妥。国之少保者,有辅天子之责,如今吾皇巡幸在外,少保协助处置有何不可?
什么?暴虐成性?
胡说!齐大人可有冤杀过一个好人?若有,本官这就于大理寺立案,若是无中生有的话,可就别怪本官治你一个陷害忠良的罪!
失德之说更是毫无依据!
远了不提,就说当初湖广的失收吧,当时社稷倒悬、危如累卵,是谁伸大义之手无偿赈灾?若如此盖世功绩还为失德的话,那咱们大奉上下真没几个好人了!
打这番嘴炮,孟既明直接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,处处以家国大义出发,数落的陆博轩一众人毫无还嘴之力。
现在的老孟可是正牌的司法高官,他的见解还是很有分量的。
看到这里,一些个老家伙们不禁对自家的纨绔们道:早先时让你们收敛行为,现在明白了吧?当下可是大佬们的角力,你若不小心撞到枪上,谁能保得了你?
……
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,嘴炮的热度开始渐减。
就在大家以为此事即将要平息时候,武将集团突然于报纸上发声了。
武将们去打嘴炮?
这可是个稀奇事!
一下子,关注度又大了起来!
虽说将军们大多文笔粗陋,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表达观点,上曰:直娘贼,杀几个敌酋就叽叽歪歪,你们是闲得***吗?若真有能耐,何不前往边关去感化顽劣?若你们真能用嘴退敌,老夫必自残三刀、光着腚去登门请罪!
在武将们发声后,老百姓也跟着起哄了:这话说的确实在理,俺一个种地的都晓得要黑白分明、论功行赏,而如今,却数落起了当朝功臣,你说这天理何在?人家齐大人多好的人呀,他赈灾湖广、守护国门,哪是你们这些酸腐之辈可以玷污的?不仅如此,竟然还帮着邪恶的洋鬼子站班说话,这是要数典忘祖吗?
霎时之间,文官集团便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。
(https://www.pcczw.com/wx/14790/74493991.html)
1秒记住瓢虫文学:www.pcc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cc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