瓢虫文学 > 问鼎十国 > 第九十章 冗官与发展

第九十章 冗官与发展


  韩熙载这一声“臣敢”掷地有声。

  罗幼度是满心欢喜,现在他身边就缺韩熙载这样的大臣。

  一个有胆子直言犯上,挑战权威的强势且德行高尚正直的臣子。

  虽然窦仪的德行无庸置疑,可他不够刚,过于中庸。

  寇湘是一个合适的选择,但罗幼度要保他,不让他接触这方面的东西。

  身为开封府的第一把手,寇湘已经得罪不少人了。

  若不是罗幼度护着他,就老寇这臭脾气早就流放边陲。再让他干谏官的活,还不得闹得天怒人怨?

  罗幼度并不想寇湘因为跟着自己未来死无葬身之地,一个开封府拉仇恨已经足够了。

  韩熙载在南唐是名副其实的魏征二代,怼天怼地对空气。

  南唐权臣宋齐丘、冯延巳等人,给他怼的是怒不可遏。

  也亏韩熙载名望太高,宋齐丘、冯延巳不敢下死手,不然活不到现在。

  韩熙载若能重拾昔年八成功力,中原朝堂的气氛就会变个样。

  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,随着疆域的增加,中原朝廷吸收了江南、西蜀的大臣,接下来还要吸收吴越、清源军的文武将官。

  原本人才紧凑的中原,一下子饱和了,甚至出现冗员的情况。

  罗幼度也做不到一眼就能分辨手下官吏的品行好坏以及能力高下。

  他确实知道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材,比如赵普、魏仁浦、薛居正、韩熙载、卢多逊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。

  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不出名的人能力不够,只是缺乏施展的机会。

  罗幼度也不确认一群名额中,会不会存在蒙尘的明珠,只能靠时间来挑选观察。

  不怕得罪人的韩熙载作用在这个时候就能体现。

  罗幼度作为过来人,他深知冗官的危害。

  终宋一朝都无法解决三冗,他自不会让自己的朝廷出现这个问题。

  任命韩熙载为谏官,只是解决此事的手段之一。

  接下来一段时间,他都会将心思用在裁员以及中原的科技发展。

  除了冗员有些小麻烦,攻灭江南、巴蜀,对于中原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。

  尽管江南、巴蜀在李景、孟昶的统治下,军事实力很一般,完全没有第二割据势力、第三割据势力的脸面。

  但是江南、巴蜀少经战火,在很多领域方面都有极高建树。

  其中江南的纺织业、造船业、造纸业就是这个时代的翘楚。

  巴蜀的钻井技术是天下一绝。

  纺织业的发达能够让百姓穿上更便宜的衣服。

  造船业既能够增强水师的实力,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。

  造纸业有益于华夏文化的保存推广……

  钻井技术同样可以让中原获取更多的地下资源。

  现在这一切都归于中原朝廷,中原的科技必然会迎来一波飞跃。

  罗幼度在接见了韩熙载之后,定了下了定难军的方略,随即接见了工部尚书边光范。

  边光范,字子仪,在这个时代属于全才似的人物,他年近六旬,历唐、晋、汉、周、虞五朝。

  他在后唐担任殿中丞、太常丞,掌管宗庙祭祀,干得风风火火。在后晋拜太府少卿,上书指陈时弊,有模有样,又干了大理少卿、开封尹,断案上下心服。在后汉担任校刑部尚书、卫尉卿,又上书论刺史应慎选良才,以安抚地方,民心归附。在后周他担任户部侍郎,负责民政,他治水修路,检视民田,赢得了郭荣的赞扬。

  总之就是一个多面手,或许单方面能力算不上出类拔萃,但是各方各面皆是中上水平,往哪里都能塞。

  罗幼度注意到边光范在治水修路中,很重视器械的运用,便将他调到工部试一试。

  结果非常契合,边光范对于科技很有兴趣,也很重视,在位子上干得很出色。

  中原的冶炼技术举世无双,就是他的力排众议向朝廷举荐张鸦九后人的功劳。

  “子仪!”

  罗幼度热情地叫着边光范的字,让他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,说道:“接下来可要辛苦你了,给朕盯紧巴蜀、江南的各种技术。比朝廷先进的,要尽力吸取。朝廷的工匠得虚心吸纳江南、巴蜀技术的长处特点。”

  “当然朕相信朝廷在这方面或许略逊一二,却也有自己的特点优势,朕要的不是照抄,而是吸纳。同样的,对于不如我们的技术,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闪光点。如孔夫子说的,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  边光范作揖领命。

  罗幼度再三强调要综合三方的优劣势,来真正提高水平。

  “重点嘛!围绕造船、印刷、织布这三方面入手。”

  造船关乎军事经济,印刷关乎文化推广,织布则是民生,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。

  造船这方面,罗幼度是真的不懂。

  他也没做多余的指示,但印刷与织布方面,给了一点点的提示。

  “印刷术是我中原最薄弱的环节,杭州、金陵和成都是朝廷的三大印刷中心,得跟他们好好学学,试着往活字印刷的方向发展……”

  “至于纺织技术纺车、踏板织机用了那么多年,朕以为也该有所改变了。可以尝试一下跟巢车看齐,借用水力代替人力工作。”

  活字印刷与水力大纺车都是宋朝出现的,现在天下承平,正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时候。

  不过他前世就是个商人,深入的东西也不懂,只知道一个大概方向。

  细节什么的,就让下面的人去伤脑筋吧。

  边光范早知自己的君上对于各种奇门杂学有很深造诣,不敢怠慢,认真的一一记下。

  便在罗幼度处理冗员、科技的时候,得到了礼部的消息,钱弘俶决定提前进京。

  人已经在北上的途中了。

  面对留从效内卷偷跑的行径,钱弘俶是发自内心的愤慨以及强烈的谴责。

  但慢了就是慢了,钱弘俶也没有办法,只能急匆匆领着部分吴越高级官员联系礼部,乘舟入京。

  尽管钱弘俶没有拔得头筹,但对于他的待遇肯定是要远在留从效之上的。

  不说钱弘俶最早宣布纳土,就冲着吴越所部十三州,一军、八十六县、五十三万九百八十户、九万六千八百九十九卒,那就得最高级别的待遇。

  中原朝廷这边是丑丑太小,不然定以太子之尊相迎。


  (https://www.pcczw.com/wx/13260/724079141.html)


1秒记住瓢虫文学:www.pcc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cczw.com